(起源:人民日报)
中国大地上发生着如此波澜壮阔的故事,有这么多充斥魅力、充斥情感的现实人物!这种真实,为创作带来无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新时代电影人是巨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创作经历中,我对这一点感受很深。
时代为我国文艺繁华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创作者需要不断去感受时代,体验生活,了解鲜活的人与事。我在这一过程中愈发认为,自己被现实里生动的中国故事和人物形象所激动、所呼唤。2020年,我介入了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我和我的故乡》创作,结合导演并出演了“陕北篇”《回乡之路》单元。在剧本创作初期,我和俞白眉导演深入陕北采风,这一“扎”,如获至宝。中国大地上发生着如此波澜壮阔的故事,有这么多充斥魅力、充斥情感的现实人物!这种真实,为创作带来无穷力量。
对新时代演员来说,“信念”植根于伟大时代,“具体”来自无数奋斗者的故事。采风结束后,我们很快创作出主人公乔树林的形象,这个角色汇集了多个深深激动我们的现实人物。他身上有“沙地苹果创始人”张炳贵的影子。电影中的乔树林为了让荒沙披绿、长出“金果果”,遇到重重艰苦,现实中的张炳贵历尽艰辛,通过15年试种和技巧改进,终于在2018年让苹果树大面积挂果,将300亩低矮稀疏的“老夫林”荒沙梁改革成经济林园。他身上有陕北一代代治沙人的影子,我们从“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治沙榜样郭成旺、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等前辈身上,提炼出人物坚韧不拔的毅力——生活在沙漠边,一代又一代用扎草方格等方式,以巨大的勇气、高远的志向,完成毛乌素沙漠变绿洲的豪举。他身上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的影子。采风时,我们被一位到大山里支教的女教师深深激动。她在说到“我在这,不能走”时落泪了,为了娃娃们,为了下一代,为了故乡,她最终选择留下来。
后来,我们请所有这些可爱、可敬的原型人物来到现场,客串影片最后一场戏“沙里沟中学校庆”,和主人公一起接收观众发自内心的叫好。我想,乔树林不是一个人,他是脱贫攻坚豪举中千千万万辛苦付出的可爱的人们,所以他有着植根大地的深沉力量,这力量也能传递给表演者。
塑造好中国形象,还要深深望向历史。电影《金刚川》讲述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我在其中扮演步兵连长高福来。有一个情节是战士们没有任务,现场很安静,高福来双眼看向前方,他骤然回身一看,漫山遍野的战士,都是那么年青,那么可爱。年青的他们分开故乡,背起行囊,拿着有限的枪支弹药,毅然奔赴战场。我意识到自愿军战士也是像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为了祖国和人民,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值得我们用电影作品讲述好。
在这部电影里,高福来的最后一组镜头,是被敌军轰炸而壮烈牺牲的画面。为了演绎好,剧组工作人员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把我的下半身埋在里面。埋进洞里的时候,我看着眼前那座战士们誓死保卫的桥,看着在水里勇敢战斗的战士们,一刹那,我被高福来这一人物带到了历史现场,从内心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士。能够说,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真实故事,成为我们表演最重要的养分起源。
作为一名演员、导演,要完成好伟大时代布置给我们的“功课”,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用情用力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反响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求的电影作品,塑造好鲜活、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