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是我的梦想(保持“两创” 书写史诗)
从业经历让我深深领悟到,想把一项工作做好,酷爱是多么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喜欢用现实主义创作办法讲故事,因为我信赖,真是作品开启观众心门的钥匙,善是作品能够恒久打动人心的秘方,而美能够让作品绽放永恒的魅力与光彩。从业经历让我深深领悟到,想把一项工作做好,酷爱是多么重要。
总有人问我,你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是表演专业,毕业后还当了歌手,后来怎么会在导演方面做出了成就?我的谜底是,因为从事了真正酷爱的事业。
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是我儿时的梦想。我把讲故事看作是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展开的博弈。引人入胜的讲述往往给论述者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让人沉醉其中。而作家就是讲故事的人,所以,我人生最初的幻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各种原因,我大学毕业放弃演员职业,在歌坛彷徨数年,直到1995年春节才开始生出做导演的念头。作家与导演都是讲故事的人,只不过,作家借助文字,导演运用视听语言。在走过很多人生的“弯路”之后,我终于与年少时的梦想接上了脉,寻回了初心。
33岁时,我拍摄了第一部电视剧《铁血青春》,38岁时拍摄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获得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此后,因为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誓言此生》《咱们结婚吧》《归去来》《老酒馆》《光荣与梦想》等作品,越来越多观众熟悉了我。
从年代剧到生活剧,从喜剧到谍战剧,不管什么题材,我都不希望反复自己、在舒适圈里打转。以归零的心态对待每次创作,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只有保持初心,在创作中才会有创新的冲动。
如何给大众提供更好的、更有营养的精力粮食,是这个时代给文艺创作者提出的命题。答好这道题,创作者需要有内心的定力。要真正地尊重观众、酷爱生活,始终保持对时代变化的灵敏感知力,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要不断丰富涵养和学识,开阔眼界,熟练控制艺术表达的技巧。
电视剧《归去来》通过6名主角的命运变迁透视留学生群体,用青春剧包裹社会剧的类型杂糅,全景浓缩多种社会现实的丰富面相。从创作到制造,我们始终寻求言之有物、力透纸背的现实表达,赋予作品反响时代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度和高度。
庆贺建党百年主题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是我第一次尝试党史题材创作。这部剧从“党的诞生”一直讲到“抗美援朝”,30多年的时间跨度,交错无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创作难度很大。拍摄过程也是我学习党史的过程。我真心被革命者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力和人格魅力激动。中国有今天是历史的必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将全部的情感和认知投入这部作品。我想通过这部剧,在历史和当下生活之间建立起观众能够感知到的链接,让巨大的“光荣与梦想”照进现代人们的“一蔬一饭”。因为最了不起的“光荣与梦想”,就是为了让一代代普通老百姓过上有饭吃、有梦做的日子。这是一种真正的、“脚踩在地上”的现实主义。
从立志当导演,到真正成为一名导演,这段路艰辛难熬,但走在路上的心情并不低沉。因为我知道,前方有儿时的梦想在等待着我。保持对这份职业的敬畏感,不糊弄自己,不糊弄观众,不会让得与失、名与利干扰创作。找到初心,保持初心,让我拥有一颗平常心,保持对工作的兴趣。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学艺先学做人”,在这条路上我们奔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