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于古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古偶太后。
在这个00后都开始努力转型的时代,为什么85花偏偏和古偶杠上了?到底是古偶的魅力太大,还是85花的天花板就到此为止了?
01 为什么85花离不开古偶?
85花愿意重回古偶,一部分是市场原因。
尽管这几年的古偶已经很不好看了,但仍然拥有很大的基本盘。
豆瓣5.3分的《楚乔传》是2017年地方卫视年度收视率第五名;豆瓣5.6分的《有翡》,正片有效播放量31亿,集均6100万,年度排名第七。
豆瓣4.8分的《斛珠夫人》,在一片吐槽声中,播放量高歌猛进,大结局时有效播放量到达16亿。
虽说口碑各有各的差,但受众广大的古偶必定程度上能抓住市场,有利于吸粉、固粉。
古偶能提供的曝光度,也远大于正剧、文艺电影等转型利器。
古偶产量高、播出周期长,从爆料、花式路透到定档、正式宣传,曝光不断。
粉丝们积极互动、努力二创,需要时帮姐姐冲热搜,必要时还得和制造公司、艺人工作室、对家粉丝吵吵架,粉圈火速被盘活。
曝光度有了,粉圈活泼度有了,商业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确定杨幂之后,粉丝做的二创图
另一方面,资方、市场确实也更青睐85花。
85花赶上电视时代的末班车,又坐上互联网时代的早班车,兼备国民度和流量。而国民度是很多新一代小花不具备的。
《狐妖小红娘》尚未官宣,“杨幂 狐妖小红娘”就上了热搜,加上网传刘诗诗出演《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并在《月红篇》中客串,话题度直接拉满。
比起正剧或者电影,拍古偶也确实更加轻松——对演技要求更低。
接收新京报采访时,《宝贝儿》导演刘杰曾说他在片场不会夸杨幂,导致杨幂一度崩溃,让导演换人。
但古偶不必如此辛苦。
比起演技到不到位,古偶更看重颜值高不高、CP感强不强、服化道美不美、滤镜到不到位,甚至不需要原音出演。
古偶剧《祝卿好》剧照,图文无关
85花们转型去演正剧、电影,不仅拿不到S 的片酬,也很难拿到抗戏的重要角色,番位上还得打打折扣。
刘诗诗在《绣春刀》里是特别出演,名义上为二番,但角色基本就是花瓶工具人。
杨幂在《刺杀小说家》里也是二番,无论是戏份还是角色的立体度,都不如董子健扮演的路空文。
Angelababy在《风起陇西》中戏份更少,是六番。
一边是自降片酬、戏份和番位,完了性价比还不高,还得被观众吐槽演技;另一边是一番、大女主、高片酬,绿幕、棚拍,还能吸粉、固粉。
在普通打工人都渴望躺平的时候,85花们集体回到古偶,倒也不是什么怪事。
02 一些无效转型
难道85花们真的愿意从此和古偶锁死吗?显然不是。
很多85花都尝试过转型,只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杨幂既尝试过口碑不错的商业片,也演过文艺电影。但《宝贝儿》没能让她转型成功,她的演技也受到一些观众的质疑。
刘诗诗婚后复出的两部戏,都没有选择古偶。一部是主打职场女性的《亲爱的自己》,一部是聚焦女性格谊的《流金岁月》。
惋惜这两部剧不仅口碑一般,刘诗诗的表演、角色均不出彩。
刘亦菲征战好莱坞的《花木兰》也扑了,受疫情影响,直接变流媒体上线,北美、内地的口碑都不太行。
这些转型的翻车现场,一部分是她们自身演技的问题。
在古偶中深耕多年的85花们,很难获得演技上的锤炼、进步。
到了正剧、文艺电影,和实力派演员合作,演技差距明显;不得不原声出演,又暴露台词的短板,转型就更谈不上了。
刘诗诗在《绣春刀》里的表演被一些观众诟病
内娱的创作土壤也存在问题,既不能提供饱满、丰富的女性角色,在古偶方面也热衷制造便宜、同质化的工业糖精。
童瑶、袁泉这样的青衣都在同质化的伪独立女性角色中苦苦挣扎,留给85花们的空间就更小了。
刘诗诗婚后复出的两部电视剧,虽然聚焦女性,但质量都差一口气。杨幂在《刺杀小说家》里的角色,基本就是个工具人。
袁泉主演的正午剧《落花时节》豆瓣仅4.8分
先天不足后天补,但85花们似乎也并没有转型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03 必定要转型吗?
最后的问题是,必定要转型吗?
最迫在眉睫,也是最不可避免的问题,还是年纪。
眼角的细纹,疲惫的皮肤状况,越开越大的滤镜和磨皮,都和观众对古偶的期待越来越远。
年纪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演员的状况不再合适偶像剧,这是比演技、皱纹更现实的问题。
人生经历更丰富的演员,确实演不出少女初坠爱情的青春萌动,就算是三金影后章子怡也演不来。
能和85花们搭戏的男演员,选择范围也逐渐变小。
同期的男演员们,有的向电影演员转型,有的淡出内娱。能搭上的同辈演员,很容易变成中年古偶。
年青一点的男演员,又存在85花“集体扶贫”的问题。
市场的问题也略显紧急。
虽然古偶的基本盘还在,但一年不如一年的下坡路也很明显。
2019年,《大明风华》还能拿到1.99的平均收视率,2020到2021年,地方卫视收视率前五名中,均无古偶的身影,反而是都会、悬疑等现实题材剧越战越勇。
继续在古偶里躺平,要么逐渐淡出娱乐圈,要么就继续演到老年偶像剧,从好莱坞到日韩,莫不是如此。
只不过偶像剧永远都是年青人的天下,起码从市面上的偶像剧数量来看,讲述年青爱情的偶像剧永远多于中老年偶像剧。
在舒适圈里躺平,确实是演员的个人选择,但这个选择的代价也只能个人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