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讯 2022年7月9日—10日,第一届“中国电影理论成长高峰论坛”暨“北大人文论坛”之“当下中国电影的理论摸索与学派建设”学术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并于10日晚19点完满落幕。
会议中,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容身当下中国电影的成长现实和中国电影理论建设的背景,以中国电影理论建设和学派建构为宏旨,积极热忱地为中国电影理论建设成长建言献策,并交流、磋商、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揭幕式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研究员主持。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中国文联党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等作为领导嘉宾和主办方代表致辞。几位致辞嘉宾就此次会议的立意、目标、当下价值与将来愿景进行了深入论述,对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们表示,近年中国电影取得长足成长,更加需要理论批驳的“保驾护航”。中国电影理论与中国电影学派建设取得了必定的成就,需要阶段性总结,更需要将来成长的展望、布局及办法论磋商。嘉宾对此次学术论坛寄予了高度的期待。
本次会议共设九个主题论坛。9日举办了四个论坛,主题发言涉及“电影理论建设的办法论”、“电影理论建设的本土性”、“电影理论建设的中外理论资源”、“中国电影学派的定位、构成、成就与不足”等维度。10日举办了五个论坛,主题发言涉及“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论述、理论建构”“共同体美学的理论实践与将来愿景”“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思辨与学术争鸣”“想象力花费的批驳实践”及“中国电影理论的本土资源”等话题。各个参会学者从电影理论批驳史、思想史、传播研究、媒介研究、媒介考古学等极为丰富的多样的角度和办法对当前中国电影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与会专家针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历史、传统、办法和建设,中国电影学派的内涵、构成和意义,中国电影理论的中外理论资源,电影本体论,电影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充足磋商与争鸣,涉及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办法问题、学科体系建设等重要问题,特别对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美学、电影共同体美学、电影想象力花费等理论言说和学术摸索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究,肯定了这些中国电影学派摸索和理论思考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
参会专家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就中国电影理论建设问题各抒己见。宏观层面,专家就“如何建构中国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纬度”“中国电影理论如何走向世界”“理论如何适用于实践”等进行讨论。中观层面,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理论和“电影共同体美学”、“电影工业美学”等中国电影学派的具体建构过程、意义及问题和办法进行了充足磋商;微观层面,学者们在新的理论视域和办法论指导下对具体的电影现象进行“理论批驳化”实践。
会议取得了不少共鸣。与会专家强调中国电影理论建构要看重本土文化资源、理论资源的转化,并从中国美学、中国伦理学等方面论述中国本土理论的影视理论转化。二是与会专家强调要看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理论不仅要有理论深度,更要有实践指导意义,倡导一种“接地气”的本土理论建构,倡导从历史理论、文化理论等理论汲取养分并结合当下电影成长生态进行理论建构。三是与会专家强调要合理处理西方理论与本土理论的关系,认为西方理论的引进最终还是要为本土理论建设增砖添瓦。本土理论建设要保持本土立场但要广泛吸收、活化西方理论的资源。四是与会专家强调要关注技巧革新下电影理论新变化与电影研究新趋势。多位专家认为技巧革命下电影本体需要再思考,电影美学的内涵、范延也发生巨变。与会专家倡导运用技巧创新电影研究办法,肯定数字人文研究、神经电影学研究、计量电影学研究等基于互联网、人机技巧、数字计算技巧的新办法,既是电影理论研究的办法创新,也代表着中国电影学人与时俱进的学术品德。